这是我们网站的测试版 (Beta Release), 所有资料还在更新中。🙏
柔佛古来鹤山会馆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古来之鹤山乡亲社团组织, 筹备于1940年。
以下是此华团组织的信息简介及入门网页。 您可以直接单击👈 下面的链接与此华团组织联系。
[中文名称:] 古来鹤山会馆
[马来名称:] PERSATUAN JOHOR HOK SAN, KULAI
[英文名称:] JOHOR HOK SAN ASSOCIATION KULAI
[组织:] 马来西亚华团 > 七大鄉团 > 广联会 > 古冈州六邑联会
[地址:] S13, Jalan Ibrahim, 81000 Kulai, Johor, Malaysia
[电话:] +607-6634280
[手机:] -
[电邮:] johor.hoksan.kulai@gmail.com
[网站:] 无 | 👉 联系我们
[脸书:] -
1941年冬,以大街40号为会址,开幕时有几千人参加,筵开200多席;该址于次年因大马沦陷而毁于战火;1946年春复会,且购得大街27号作会所,仅两年,又付于祝融;1952年4月20日,假商业俱乐部召开大会,再作募捐,远及美洲等处,至1954年12月5日,新会馆落成开幕。该会馆组织有国术狮团,演艺有口皆碑,参与过为南洋大学募捐、世青欢迎大会、柔佛苏丹华诞集会及有关庆典等到场献技,均获好评。曾先后访问新加坡、吉隆坡等地,还参加居銮、士乃等地之狮艺观摩赛。该会购得沙全大道旁九依吉胶园作总坟,埋葬乡贤先人骸骨,每年举行春秋两祭。
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五日,马来西亚柔佛古来鹤山会馆举行落成开幕典礼,同日下午举行游艺会为南洋大学筹幕基金,自今以往,愿如日之,如南山之寿。 该会馆向有国术狮团之组织,在狮团成立不久,适逢新加坡南洋大学创办,为尽一份华裔支持华教之精神,逐联合新加坡鹤山会馆醒狮团,在新加坡表演,筹幕南洋大学基金,因此,名播一时。即得南大柔佛分会主席拿督黄树芬之嘉奖。应新山中华商会邀请,参加世青欢迎大会,表演国术醒狮,博得社会之好评。并蒙柔佛州摄政王东姑马哥打亲自颁奖银杯一座,附记以励来兹。对于地方公益事业,该会馆狮团亦不落人后,一九五七年国家独立之日, 参与庆祝,表演狮艺。一九七六年古来县议会成日亦派狮队参于庆典。此外,举凡柔佛苏丹华诞集会,或有关庆典,马来西亚柔佛古来鹤山会馆狮团亦派出成员参与。会馆狮团为使狮艺精益求精。曾先后访问新加坡,吉隆坡,与当地鹤山会馆狮团交流。亦曾参加居挛,士乃等地之狮艺观摩赛。
为安葬战乱其间乡贤先人骸骨,会馆于一九五八年召开会员大会,倡议购买坟地,建设鹤山总坟,安葬先人骸骨。在乡贤理事们努力促成了,赖同乡出钱出力,购得位于沙令大道旁总数九依吉之胶园作为总坟之地。每年举行春秋两祭,拜祭同乡先贤。马来西亚柔佛古来鹤山会馆有今天成就,全赖前辈乡贤努力耕耘。出钱出力,任劳任怨,才有今日之成就。
古来客家人云集,他们除了创立不少的客属团体以凝聚乡谊外,早期的客籍人士在培育子女,兴办教育方面亦不遗余力。
古来地方史搜集者邓国先日前响应南方学院“搜集柔佛客家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”工作小组的报导,提供了一篇资料文献予南院工作组,阐述古来客家人的奋斗历程。邓国先表示,客家人在20世纪初期循着柔佛河,柔佛海峡及马六甲海峡3条水路,到来古来谋生计。尤其是古来的惠州人(海丰和陆丰人),大部分戴姓与傅姓的家族,在战前已开始从马六甲,移居到古来谋生。
此外,客家鹤山人,嘉应州梅县、大埔、赤溪、丰顺及东莞等籍贯人士也在1930年代初期,分别由吉隆坡、马六甲及新加坡来到古来找生活。
早期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士乃、古来、海南港上港、中港及下港。在海南港一带于士乃内有90%是河婆人。他们种植黄梨及农作物,自给自足。
1937年古来客家鹤山人,在新街场成立筹组鹤山会馆委员会。当年鹤山会馆临时办事处设立在新街场古来河岸上右手边,月光戏院近邻,中原火锯厂对面的一间单层板店里。
1941年,古来柔佛鹤山会馆正式成立,会所迁至古来大街40号。开幕之日,筵开2百余席,参与盛会者约2千多人。是晚该馆也举行游艺晚会,夜以继日,开古来社团联欢之空前盛况。
另一间客家社团之组织为成立于1937年的古来客家公会。当时,该公会会所设立在古来大街59号2楼。1951年,该会迁至古来大街81号门牌,即泉盛茶室二楼处,继续展开会务活动。1965年,客家公会重新开幕,是晚新加坡客属总会属下外江剧团前来演出助兴,一时吸引不少村民围观。
1920年至1932年,客家人在古来创办4间华文小学,其中两间在海南港中港,这两间小学是“南华小学”与“培群小学”。而古来镇则开办了“育文小学”与“崇德小学”。